就在这周一,小红书迎来了“买手新时代”。
在小红书的市集首页、个人主页,甚至直播间和群聊入口,“买手橱窗”正以更醒目的方式出现在大家面前。
此前,已经有00后大学生在宿舍测评床垫,月销售额破150万;设计师转型买手,50万粉丝基础获得单场直播超700万销售额。而现在,“买手橱窗”这一功能的升级,将进一步放大创作者的带货影响力。
对具备买手身份的创作者而言,此次升级意味着自己拥有了一间可以24小时持续营业的“云小店”。内容即货架,信任可变现,正成为新的可能。
在9月15日举办的“2025小红书创作伙伴大会”上,小红书同步推出两大核心举措,为不同粉丝量级、不同内容赛道的创作者提供多重扶持。
其一,“买手橱窗”产品全面升级,为创作者提供从流量支持到运营指导的全套助力,显著降低商业变现门槛。
其二,推出“青草计划”,面向大学生群体提供专属通道和资源,为创作生态注入更多活力。
与此同时,小红书还发布了“创作伙伴榜”和“MCN经营榜”,筛选出30位优秀买手和30家MCN机构,为行业树立可借鉴的成功样本。
那么,这场宣告“买手新时代”的创作伙伴大会,释放出哪些内容信号?
我们提炼出了三大核心创作趋势,也试图借此回答:不同身份和流量基础的创作者,该如何在小红书的新生态中找准自身定位,跑通一条可长线经营的商业化路径?

10万粉博主超3成,
素人买手争相涌现
“人人都可以做买手”,这句话正在小红书成为现实。
小红书官方数据显示,今年身兼博主和买手双重身份的创作者数量是去年的2.1倍,令人开心的是,其收入是去年的3倍。买手模式已成为博主收入增长的动力之一。
素人创作者的机会正在变得清晰。本次“创作伙伴榜”名单中,有1/3创作者的粉丝量在10万左右。
其中获得“实力买手”奖项的居家博主“扣子的生活美学”,2022年他受邀成为买手,开启第一场直播时,粉丝量仅3000左右。在买手与博主的双重身份下,他凭借精准的赛道定位和持续的内容输出,获得了超13万涨粉,跑通了稳定变现的链路。
还比如00后大学生博主“懒同学的宿舍”,她聚焦宿舍场景做测评。凭借垂直内容和富有亲和力的输出,她以26万的粉丝基数,在家居赛道靠买手橱窗实现月销150万的战绩,印证了低粉高转化的可行性。
那么,当粉丝量不再是商业化的核心门槛,小而美的素人买手该如何在生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开通买手橱窗,无疑是小红书为新人买手提供的重要入场契机。
新升级的买手橱窗被深度嵌入市集首页、搜索、直播间等多个公域场景,并延伸至私域群聊,形成多个流量曝光点。对素人创作者而言,这意味着无需依赖单一爆文或入口,而是可以通过多场景交叉曝光,更精准地触达目标用户。
除了多触点曝光,平台还从流量和选品两端为新人提供了切实支持。
新晋买手完成身份认证后,即可参与“买手橱窗新手激励”活动,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熟悉流程、获得启动流量;
与此同时,买手可以借助选千帆系统,从官方精选的货盘中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实现一键分销,将精力更专注于内容本身。
值得一提的是,橱窗模式对非全职博主尤其友好。
以目前拥有9.8万粉丝的数码博主“没头脑兔子”为例,作为一名斜杠创作者,她长期分享数码产品测评和实用干货,评论区常有不少粉丝主动追问购买链接。对于像她这样无法投入大量时间准备直播的买手来说,开通橱窗则是一种更轻量灵活的带货选择。
在此基础上,小红书还推出了“青草计划”,为大学生买手提供从流量扶持到启动资金的全方位支持,再通过排位赛和路演机制扩大流量曝光,显著降低新手入门门槛。
该计划还同时招募MCN机构作为陪跑方,为年轻人提供培训和资源对接,完成对潜力创作者的精准孵化。

专业买手崛起,
信任经济提升变现效率
“基于同一件商品,100个买手可以创作出100种商品详情页。”
对于已经积累起一定粉丝基础的创作者来说,买手橱窗更像一个连接内容与产品的场景化空间,让种草自然而然产生。
与传统的货架场商品页面不同,从“市集”进入“买手橱窗”,迎面而来的是极具生活场景和使用感受的笔记,以及不同创作者在自己橱窗中留下的身份介绍,如“10年资深时尚编辑”“明星御用化妆师”“认证营养教练”等,而商品则隐藏在这些笔记中。
换言之,买手橱窗的核心不在货,而在于人打造出了怎样的窗景。吸引用户下单的,则是买手通过内容所呈现出的审美品位与生活方式。
这也揭示了本次“创作伙伴榜”名单的中一个明显趋势:垂直领域的专业型买手正在快速崛起。
例如,从传统时尚媒体人转型的“小P老师”,凭借对穿搭与美妆的深刻理解,在直播间专业带货,成功摘得“种收能手”;百万畅销书作家张萌则以“又忙又美又健康”的形象,分享高能量女性书单和生活理念,拿下“实力买手”奖项。
他们往往在某一领域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或独到见解,凭借真实体验和持续的内容输出,逐渐成为用户心中信得过的推荐者。
对这类创作者而言,买手模式带来了商单之外的第二条增长曲线。
它不仅缓解了广告收入波动带来的焦虑,更推动博主们从为流量而焦虑的热点型选手,转型为经营信任关系的长期主义买手。
小红书的社区氛围和用户的高互动意愿,则为这种信任经济提供了天然的生长土壤。
这意味着内容不能停留在产品表层,而应该真正切入使用场景,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
上榜的专业买手恰恰是做到了这点。他们更像用户身边那位懂行的朋友,不靠硬广轰炸,而是凭借专业内容积累信任、维护关系,成为值得用户信赖的“自己人”。
那么,如何将这种“专业信任”转化为长期收益?
小红书蒲公英消费品行业运营群总监雷丘提出了“笔直联动”策略,将笔记种草、直播带货二者打通。
以时尚类博主“狗屁小鲜肉包”为例,在她与美妆品牌“GirlsCrush”的合作中,先通过笔记进行新品试妆,单条视频为专场带货直播带来1.8万预约量;再借助直播间这一拓展场域获得更大程度的流量曝光,单场GMV达390万,是此前场均销售额的7.4倍。
可以说,小红书的电商策略更关注的是怎么留住用户,深挖每一单交易的长远价值。
这不仅是2025年小红书买手生态的核心趋势,更是垂类创作者实现长期变现的关键路径。

买手价值升级,
MCN机构进入价值重构下半场
随着小红书买手模式的不断成熟,买手自身的商业价值正迎来一轮明显的升级。他们不再只是内容创作者,更逐渐成长为集种草、直播、橱窗运营技能于一身的全域买手。
纯爱传媒创始人刘雨坤认为,当前电商市场,货架和广告形式的内容正在趋于饱和,相对而言买手电商则是一片蓝海。据刘雨坤透露,目前机构有60%以上的买手,月销能超过100万。
作为一家今年1月才成立的新机构,纯爱传媒主要做的是低粉买手和素人买手的孵化。在他看来,能达成低粉高转化的成果,其大前提就在于小红书独特的社区生态。
与其他内容平台相比,小红书上的创作者在买手和博主双重身份上具备天然的兼容性。不论是发布测评笔记、经营买手橱窗还是进行直播带货,都建立在相似的内容逻辑之上。这也让小红书创作者“既懂内容又懂卖货”成为可能。
正是基于这样的平台特质,小红书创作者在营收上才能实现种草、直播、橱窗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直播贡献爆发销量,橱窗承载长尾交易,种草笔记则持续为商业行为引流与背书。
事实上,自小红书重点发力电商业务开始,MCN就已经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
以往很多MCN忙于签约更多博主,以规模换增长;而现在,机构则更需要关注如何帮助已有的创作者实现身份延伸和价值放大。
如涵文化合伙人刘丽萍表示,公司自2023年起就全力布局小红书直播,一年时间内孵化出多位1000万级的买手。截至目前,机构的橱窗GMV已经占到整体收入的10%,公司接下来还会将孵化买手设立为核心业务,推动旗下多名博主的商业化转型。
当然,打造“买手橱窗”不是一个孤立的动作,而是一项多环节链通的业务,从筛选高品位买手、挖掘好产品,再到用好内容放大博主流量,最后在橱窗领域完成整体转化。这也要求MCN机构搭建一套适配买手模式的全域经营体系。
能否帮助博主打通从种草、成交到复购的全链路,最大化每个人的专业价值,将成为接下来MCN行业竞争的关键分野。
数据显示,小红书目前月活用户已超过3.5亿,每月有超1.7亿用户会在社区中主动搜索或表达购买意愿。其中最直观的是,仅“求链接”这类评论,每月就高达8000万条。
面对如此明确的消费需求,小红书近期的系列动作,更多是从供给侧发力,解决商家流量入口和商品展示场景的问题。
对于想要用好内容实现价值变现的创作者来说,眼下正是一个值得把握的新机会。
据小红书官方数据统计,2025年同时运营笔记和直播两大模块的博主,平均收入实现了翻倍;品牌和博主合作后,相关产品在小红书的销售额能实现2.5倍增长。
与此同时,这也要求创作者对小红书的内容生态有更深入的理解。
新榜曾研究过小红书夏季爆款小店TOP1000,发现小红书电商生态呈现出鲜明的“小而美”特质。它所追求的并非高举高打,而是在信任度高、消费力强的人群中,构建出健康可持续的商业土壤。
长远来看,小红书电商的价值,可能并不止于孵化出多少“超级大店”,更在于能否持续培养出一批有内容创造力、也具备产品思维的新一代买手型创作者。
这条电商之路能走多远,影响因素颇多,但至少现在,小红书上的创作者有了较为清晰的商业化方向。作为小红书电商所选择的模式,“市集”一词也因此多了几分人情味与信任感。
本文为@新榜原创,运营喵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