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分销商狙击生死线,中小商家盲目跟风囤货?

5G与万物互联的未来,是一片星辰大海;当下的现实,已然陷入“缺芯”僵局。

“芯片饥荒”愈演愈烈,引发产业链的恶性循环。

5G 与万物互联的未来,是一片星辰大海;当下的现实,已然陷入“缺芯”僵局。

在元器件分销链条上,尖叫声、抢货声、叫卖声、哀嚎声,一阵阵袭来。

活下来的元器件分销商,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幸好提前下单囤货,到手价涨了三倍,也比市场上涨十倍的价格便宜太多了。”刘宏达拍着胸口对亿邦动力说。

他是广东一家机器人制造厂商的负责人。疫情发生以来,像他这样陷入“抢芯囤货”焦虑的工厂负责人越来越多。

这一幕正在演变成一个“悖论”,谁卡谁的脖子?

头部分销商狙击生死线,中小商家盲目跟风囤货?

三星将暂停生产 NOTE 系列,苹果+高通+小米“集体呼救”

3 月 17 日,一个震撼全球的消息袭来。三星继美国工厂停产一个月后,今年或暂停生产 NOTE 系列!

在手机厂商集体呼救之后,短短一个多月,三星推倒了第一张停产的“多米诺骨牌”。

回溯起来,这是一张“集体呼救”的日程表。

今年 2 月,苹果率先自爆“缺芯”。2 月 24 日,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在微博上呼吁:“今年芯片缺货,不是缺,而是极缺。”随即,高通新晋 CEO 阿蒙直接放话:“我太难了!高通芯片产品交付延长至 30 周以上!”

新春以来,OPPO、小米、一加、realme、vivo 等一众全球手机企业纷纷表示,缺芯可能持续两三年!

与此同时,手机从去年 8 月起普遍涨价。Oppo Find X2 Pro 从上一代 Find X 的 4999 猛涨到 6999 元,普通版也要 5499 元起步,已经赶上苹果和三星。

消费者哀嚎:“国产手机也买不起了”。

不仅是手机,与芯片相关的电子产品均出现“涨价”。一家知名电视品牌销售员王明对亿邦动力透露:“虽然新品目前没什么影响,但是中低端产品去年经历 3 次涨价,涨了五六百元,也曾缺货一段时间。”

电子产品涨价的背后,主因是芯片缺货。这次暴露出来的供应链问题,压力山大,让人彻夜难眠。

2020 年底,中芯国际完成 14nm 工艺每月 15000 片安装产能的目标,仍然满足不了巨大的“缺口”。

据芯谋研究统计,若不积极扩产,至 2025 年国内芯片产能缺口能抵上 8 个中芯国际。对此,3月17日,中芯国际宣布将斥资153亿元在深圳设晶圆厂,掀起了又一轮造“芯”运动。

除了手机与电子产品之外,早在 2020 年,“芯片荒”也在汽车行业造成剧烈反应。

由于供应紧张,世界各地的装配线突然中断。欧洲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英飞凌(Infineon)发布警告,汽车供应商与汽车产业应改变芯片采购模式。

伯恩斯坦咨询预计,2021 年全球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 200 万至 450 万辆产量的损失,相当于年产量的 5%。

分销商抢货,一坐就是一天!芯片制造厂商“扫地式”回收

芯片缺货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一头热地“抢货囤货”。

力晶半导体董事长黄崇仁说:“这一波缺货程度远超预期,每天接很多老板的电话要产能,几十片的产能都要抢。”

不仅是线下渠道,线上平台也出现抢货现象。

深圳华秋副总经理江良华对亿邦动力表示:“目前已经出现一些分销商,对于平台尚有存货的热门产品一次性下单,将库存一扫而空。”

另据一些电子元器件制造厂商反馈,“有的分销商干脆来公司抢货,一坐就是一天,一定要抢到货为止。”

不过,今年全行业性的缺货,是一种极端异常的状态。

硬之城 CEO 李六七介绍说,“高端芯片缺货,国际原因是一种常态,但是去年疫情导致大量晶圆厂‍‍不敢做扩产甚至减产,产能不足导致中低端产品也一样缺货。”

基于此,整个半导体行业都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僵局。

对于分销商而言,缺芯危机无疑意味着巨大的商机。这中间有不少中小分销商浑水摸鱼,一部分人开始趁乱炒货。

即使是销售规模为几十万、几百万的小代理商,也十分积极和兴奋地趟进这场浑水,为的是将手里不多的货源能够卖到一笔“横财”。

亿邦动力获悉,上游芯片制造厂商为了囤货,对二级代理商开展“扫地式”回收,加剧了行业的紧张气氛。

有行业人士深入观察这种疯狂的囤货后,用“水大鱼大泡沫也大”来形容这场价格震荡。

更加发人深省的是,“芯片短缺”炸出一大堆问题。有业内人士通过亿邦动力发出预警,他说,“盲目跟风囤货的风险在于,当价格达到顶峰,回落也会非常快。”

据上述人士介绍,去年底有大量中小分销商疯狂压货,今年一季度开始慢慢释放。

最新迹象表明,芯片一年涨价 5 倍有余,似乎这是一门离暴富最近的生意。1000 多家元器件分销商眼红不已,开始了一轮又一轮“引资+囤货”。

在这场不可测的价格漩涡里,分销商真的能赚得盆满钵满吗?

“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生过山车似的价格大跌概率似乎不大,因为它是一个持续的‍‍长周期缺货。”李六七说。

不过,他仍然提醒,盲目跟风囤货的分销商需要擦亮眼睛,避免泡沫破灭带来的灭顶之灾。

加速购买二手芯片设备 “国产替代”成破局关键,90%都流向了中国市场!

“一件工业设备,需要的电子元器件基本都是小批量的,需要跑多家厂商。而且以往一块半成品芯片,从提交设计方案到生产出成品需要 20-30 天,这个效率太低了。”一家工业领域上市厂商的采购员杨鹏对亿邦动力说。

“未来产业链各个角色,都会越来越依靠数字化的供应链,尤其是产品需求比较碎片化的企业。但是也有一些局限,例如规模型的手机厂商还是需要做更多的替代方案,保证供应链的安全性。”深圳华秋副总经理江良华说。

目前市场反馈来看,“替代方案”主要有两方面:

1.二手芯片制造设备

虽然二手芯片制造设备无法制造高端芯片,但是依然能够满足大部分芯片需求,因此即便是二手货也非常抢手。

所以全球的二手产品开始流行并出现涨价,甚至马上能买到的二手设备价格,比全新机器的价格还要高,而且 90%都流向了中国市场。

Surplus GLOBAL 公布的数据显示,二手设备的价格在过去六个月上涨 20%;而库存里翻新的 200 毫米设备数量降到了 1000 个,远低于十年前的 7000-8000 个。

“二手设备需求旺盛,但我们的库存不足以满足需求。”Surplus GLOBAL 首席执行官 Bruce Kim 说。Surplus GLOBAL 是韩国最大的二手芯片制造设备经销商之一。

目前国内集成电路材料整体被“卡脖子”,国产化率尚不足 25%。为了恢复产能,中国厂商购买二手芯片制造设备,是被“卡脖子”现实之下的无奈选择。

2.国产替代

2020 年 8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免税、减税手段直接扶持我国芯片企业。

“国产替代”包括几个环节,从芯片的 EDA,到 IP;再到各个细分产品的设计公司,芯片前端制造,后端封测以及有关的设备和材料厂商。

“这些环节在过去的几年,都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进步,尽管大多数领域仍然不能算是世界领先,但如果回到 10 年前来看今天,我相信绝大多数半导体行业的人都会认同这是了不起的成就。”猎芯网董事长常江说。

国产替代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这也将会成为整个电子元器件产业链未来的努力方向和机遇。

赛迪汽车研究院总经理鹿文亮曾公开说道:“自主替代还有些难,高端芯片制造要难得多,光测试认证就要三五年,成本也要高得多。”

据公开数据统计,2019 年半导体收入中国占到了 11%,每年大约以 1-2%的速度增长。亿邦动力采访的多家企业都表示,真正实现国产替代还需 10-20 年的时间。

电商平台订单量大幅飙升供应链交付难度随之加大

“我们到处找货,线下托关系,线上寻货。但是 ST 单片机一天一个价格,你说用国产替换吧,连翻新这样的问题都出现了,只有固定的供应商才能让生产有保障,涨价也没有办法。”一家智能家居企业负责人孙柔无奈地说道。

由于芯片原厂主要服务大客户,当市场预测不准确出现结构性缺货的时候,下游中小客户会更多通过贸易商求购现货以满足需要,从而在现货市场出现叠加的海啸效应,往往加剧恐慌性缺货。

“各类分销商会积极备货,往往超出市场实际需求缺口,这样往往在大缺货之后就会出现结构性库存冗余,交替出现。”猎芯网董事长常江对亿邦动力说。

MarketWatch 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芯片短缺预计将持续到 2022 年。

在这样一轮行业激化下,众多电子元器件平台普遍反应,订单量增加了不少。一旦缺货,买不到货的客户就会到处寻货,这个时期电商平台的优势显现,客户通过平台来搜寻找货,成为最有效率的选择,所以订单量每个月都在增加。

与此同时,资本也开始疯狂加码。从 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3 月,在这 11 个月内,12 家企业融资共计约 70.7 亿元。

鸟哥笔记,电商快消,亿邦动力,库存管理,电商,订单,电商

虽然电子元器件行业迎来了一波风口,但是也遇到了一些不小的问题。

在与几家平台的采访中,平台普遍反映也会遇到库存不足的状况,在缺货状态下,对于客户的服务就会大打折扣,无效订单也增加了 2-3 倍。供应链的交付难度随之增加。这种极端环境是对整个行业的压力测试。

全球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艾睿电子(Arrow Electronics)在 2020 全年业绩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疫情爆发之前所有地区的订单和积压订单都在增加。但是现在库存不足的客户比例增加了。“这一轮涨价中没有人会幸免于难。”董事长 Michael J.Long 说。

芯片“缺货”这件事并不是突然出现的,一直以来电子元器件产业就有许多痛点。因为芯片采购往往属于小批量、分散型的采购方式,产品假冒伪劣、上游供应不稳定、生产制造无法保障等等都让产业链各端不堪其扰。

元器件产业链变革拉开大幕,如何从电商走向数字化供应链?

面对诸多“痛点”,电子元器件平台正在运用各种方式变革产业链。

一方面,从供应链来说,平台基于庞大的客户流量,了解原厂和客户对于计划和库存策略的调整,通过数据优势和采购能力,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

举个例子,广东一家机器人制造厂商负责人刘宏达,就是在平台帮助下躲过一劫。

“一开始,硬之城提示我说,未来 3-6 个月市场上‍‍元器件的供应将出现大面积缺货,建议我下6个月的订单,我还是半信半疑。最后考虑了一下还是在平台下了3个月的订单。当市场上真正开始缺货了,硬之城帮忙多备了3个月的货,我这才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刘宏达回忆说。

产业互联网对产业链带来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对此,硬之城 CEO 李六七表示:“我们不是一家电商公司,我们是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主要专注于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服务,就像刘宏达这样的客户,不是一件两件地卖产品,而是针对整个项目的稳定和持续交付去发力,针对厂商的需求供应链进行体系化的支撑。”

另一方面,一些电子元器件平台除了帮助上下游进行寻货之外,也拓展了生产端的一些服务。例如 PCB 板制造,设立 SMT 工厂等,他们希望用一站式的服务模式,帮助整个行业降本增效。

产业互联网对电子元器件行业最大的影响,是重构生产和供应链,从而提升效率。本质的不同在于,产业互联网走的是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能够把产业链效率从传统方式的 30%提升到 70%。需要说明的是,电商并不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制造端的提升才是重点发力的方向,真正创造行业价值和用户价值。

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提升,需要依靠强大的数字化供应链。因为采购周期和采购量都不确定,通过几家供应商去做,众多供应商的服务重视度不高,不是优先级的客户,肯定也不会优先供应。‍‍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讲,我建议厂商通过一家核心供应商去解决所有问题。制造商‍‍尤其是在这种研发或市场阶段的产品,‍‍本身就需要快速去研发上市,如果供应链不能很好的支持,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华秋电子副总经理江良华说。

“芯片荒”的众生相背后是一场残酷的风雨,丘吉尔说过,“不要浪费一场危机。”问题在于,谁能突出重围?

目前,年营收 10 亿级的本土元器件电商平台仅两家,未来角逐仍然聚焦于商业模式、运营成本及规模效应、技术支持、供应链管理能力,本土能否诞生Arrow Electronic和Avnet,还有待时间检验。

本文为@亿邦动力原创,运营喵专栏作者。

(0)
亿邦动力的头像亿邦动力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1-03-24 19:50
下一篇 2021-03-29 10:16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
运营喵VIP会员,畅学全部课程,点击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