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上线即大火的换脸APP“ZAO”,因用户协议深陷舆论漩涡。直接导致“ZAO”的实际控制公司“陌陌”被工信部约谈整改。
“ZAO”火的很突然,还很持续
8月31日,上线即大火的换脸APP“ZAO”,因用户协议深陷舆论漩涡。直接导致“ZAO”的实际控制公司“陌陌”被工信部约谈整改。
“ZAO”的上线,直接带动了“换脸”关键词热度急速上升。用户协议风波,陌陌被约谈,则让“换脸”持续处于风口浪尖。
“换脸”百度指数8月31达到顶峰
虽然经常有网友调侃,朋友圈才是新闻的最前线。但根据目前国内搜索引擎老大“百度指数”显示,“换脸”关键词,于8月31最先在百度上到达热度巅峰。
“换脸”在微信中的搜索指数变化曲线
微信作为日活跃用户11亿+的庞大社交平台,微信指数则更能反映普罗大众对这一事件的关心程度。
“换脸”在应用商店的搜索指数变化曲线
百度指数、微信指数更多反映的是事件热度,波动相对较大。而在应用商店中,“换脸”在9月2日以后,就一直维持着7000以上的热度,相对稳定很多。
词、量、榜的门道
同样一个关键词,为何热度变化曲线差异如此之大呢?
关键词“ZAO”在应用商店的搜索指数变化曲线
通过对比“ZAO”与“换脸”两个关键词,在应用商店的搜索指数曲线可以发现,两个词的搜索指数变化曲线非常相似。这意味着APP“ZAO”几乎以一己之力,扛起了行业词“换脸”的热度。
“ZAO”已成大赢家
其实,覆盖了“换脸”关键词的优化师和开发者们,大可不必着急对“ZAO”感恩戴德,“ZAO”才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在APP Store中,APP的下载量会带动所覆盖的关键词的热度,也会带动APP在应用商店的排名。当你的APP覆盖了行业热词的时候,不只是从中获得了流量,同样也为这个关键词贡献了热度,使其热度稳定或增加。当一个行业词热度出奇高的时候,头部产品由于产品质量好,推广经费充足,会逐渐成为行业词的排名第一。他们会从中行业词中获得更多新增下载量,尾部玩家则只能获取极少的流量。
头部玩家从“品牌词”、“行业词”获得大量新增后,这些下载量会提升他们在关键词榜单、分类榜单、总榜的排名,从而获得更多的下载量。榜单排名高,又会反哺APP的下载量和词的热度,产生一种良性循环和“马太效应”。
“ZAO”自上线以来,全应用市场累计收获了1300万以上的下载量,日均下载量突破了100万。可以说,“ZAO”的用户协议风波,反而成为了一次免费的广告。
技术无错,会杀人的是刀
换脸技术其实并不新鲜,早在17年,国外一名程序员,就将情色电影里的女主角换成了神奇女侠等明星的面孔,导致被封杀。后来,该程序员公开了AI换脸的代码,具备基本电脑知识的人,都能在几小时内做出一部换脸视频。
在“ZAO”大火后,AI换脸APP又如雨后春笋般来势汹涌。也许,国内的市场还对用户信息的保护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中国用户的对隐私权的态度,一定不会一直像百度CEO李彦宏所说的那样麻木。
也许,这次“ZAO”的用户协议事件,就是一个开始。
本文由流量兔投稿,运营喵网专栏作者。